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核電產業仍處於上升期

——專訪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袁彬過去幾年的黃金期隻是一個核電建設的小高潮。現階段核電仍屬於發展早期,行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和能力還明顯不足,行業仍需要培育文/《中國投資》 楊海霞 史波濤中國的核電行業曾經因贏利高而引人關註,在新的電價機制下,核電企業還能實現較高的投資回報嗎?核電產業在經歷的是一個短期的低谷,還是長期的低迷?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袁彬在接受《中國投資》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年核電的黃金期,無論從規模還是效益上看,都隻是一個核電建設的小高潮。2007年國傢核電規劃發佈之前可以看作是核電產業的初創期,之後逐步進入到發展期,而現階段仍屬於發展期的早期。“福島事故之後,盡管核電發展的速度有所回落,但我認為這不意味著停止,而是發展步伐的調整,核電的發展應該回歸到更加理性科學的階段,這將有利於中國核電健康有序地發展”,袁彬說。她同時表示,就目前整個核電行業而言,無論是設計、設備制造、建設管理還是運營能力,方方面面的資源都是不足的,在這個階段,全面的市場化還為時尚早。行業回歸理性《中國投資》:在福島核事故之前,我們的核電經歷瞭一段高速發展時期,有觀點認為核電進入瞭黃金發展期,當時很多地方、企業也都希望能發展核電,但是這兩年,情況似乎不同瞭,黃金時代結束瞭嗎?袁彬:我個人認識,我國核電早期實際上是本著保持核能力、提升核技術的目的去發展的,不是以產業化為目的來發展的,3個核電基地都是在特定環境和背景下、個案式發展起來的。截至國傢2007年發佈《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經歷瞭30年的努力,建立瞭較為完整的核工業體系,但建成並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站僅有6座、11臺機組,總裝機容量906.8萬千瓦, 核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占同期我國總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的比例分別為1%左右和不足2%;盡管2007年核電規劃發佈之後出現瞭一個核電建設的高潮,到2012年底,核電機組裝機容量增加到1254萬千瓦,仍僅占全部同期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的1.1%,發電量僅占全國的2%,沒有顯著的增長。從規模上講,核電在國傢整體電力工業中的占比仍是非常低的。此外,大傢都註意到2007年之後的幾年,幾個核電企業的經營狀況都比較好,不免有瞭核電盈利能力強的印象。我想提示,在看待這一現象時,關註幾個因素,以便能夠客觀全面理性地分析。首先,核電的投資大,是常規火電的3-4倍,建設周期長,大約10年左右,也幾乎是常規火電的3倍,如果是同時開工建設的核電和火電同等規模機組,當核電還在大量投入資金,尚未正式開工建設時,火電機組可能已經投產發電瞭,從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項目全壽命周期而言,很難說核電的盈利能力就一定優於火電;其次,這些年恰好趕上火電由於電煤價格高漲的原因,經歷全面大幅的政策性虧損,更凸顯瞭核電一枝獨秀,而這種情形是由於市場煤計劃電造成的非正常的火電虧損,如果電煤的價格處於一個較為合理的區間,火電的盈利可能比核電機組盈利能力還要好;再次,個別核電站,特別是引進技術中外合作建設的項目,外債比例高,趕上這些年人民幣整體持續升值,按照新的會計準則的規定,匯兌收益都被確認為利潤反映到財務報表中;而這點是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導致的,而非核電自身能夠控制、且是短期有利,長期存在逆轉形成虧損的可能性;最後一點,此前建成的核電站,各自都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建設管理模式,有著較多的特殊性,如項目技術路線不同,造價水平不一,資本金投放方式和比例不一致,貸款結構和來源不同等等,而外界可能並不瞭解它的特殊性,往往隻是簡單看報表上的利潤數據,缺乏同口徑的對比和全面的分析。所以如果說過去的幾年是核電的黃金期,我認為無論從規模還是效益上看,隻是一個核電建設的小高潮。我認為用產業的生命周期理論解釋更科學更合理一些。每個產業一般都要經歷初創、發展、成熟到衰退的生命周期。2007年國傢核電規劃發佈之前,可以看作是核電產業的初創期,之後逐步進入到發展期,而現階段仍屬於發展期的早期。福島事故之後,盡管核電發展的速度有所回落,但我認為這不意味著停止,而是發展步伐的調整,核電的發展應該回歸到更加理性科學的階段,這將有利於中國核電健康有序地發展。《中國投資》:您提到核電發展變得更加有序,那麼從行業發展的周期來看,您判斷核電產業的前景是怎樣的?袁彬: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核電現在仍是處於上升期。因為過去建設和運營的核電站數量少,裝機和發電量在整個電力工業中占比過小,作為一個產業而言,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仍面臨嚴峻的能源形勢和環境壓力,核電在保障國傢能源安全、調整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和提升國傢裝備制造業水平等方面,其作用仍是無法替代的。中國核電大約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經過這一輪規模化的持續建設,機組達到一定的數量,期間產業配套資源逐步完善,能力逐步提升,產業才可能有望進入到成熟期。我相信這個行業整體還是會有一個良性的發展。最大挑戰:資源和能力不足《中國投資》:核電所面臨內外部環境都發生瞭變化,您覺得挑戰在哪裡?袁彬:我個人的感覺是我國的核電產業盡管經歷瞭幾十年的探索,有瞭一定的發展,但仍處於剛剛脫離初創期進入發展期的階段,整個行業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發展所需的資源和能力在現階段是明顯不足的。就目前整個核電行業而言,無論是設計、設備制造、建設管理還是運營能力,方方面面的資源都是不足的。如果與常規火電做一個對比就非常清晰。我國的常規火電在上世紀80、90年代也曾經經歷過項目復雜、造價高、建設周期長的階段,但是到瞭2000年之後,技術、建設和運營管理均基本趨於標準化,實現瞭規模化,項目的投資和運營可以由業主或者投資方自行管理,而不需要國傢直接幹預,隻需宏觀調控即可。達到這一狀況的前提條件是,常規電力經歷瞭四、五十年的培育,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期間不乏改革的嘗試,培養瞭充分的設計能力、設備制造能力、一大批從業人員和具有建設和運營經驗的優秀管理者。而核電盡管也經歷瞭30多年的發展,但其規模還是遠遠不能跟常規火電來相比。僅在幾個基地、個別沿海發達省份建成並運營瞭十幾臺機組,仍然可以看作是試點式的發展。目前國內真正具有核電設計能力的單位沒有幾傢,設備制造有瞭長足的進步但仍不能滿足需求,工程管理人員實際上也是稀缺的,經驗也是不足的,包括鈾資源的開采加工、乏燃料的後處理技術也是不足的。可以說,參與並經歷過具體核電項目的單位和人員,是有一定經驗的,但是對比國傢確定下來的核電發展規劃的目標和需求,實事求是地說,還是明顯不足。所以我認為首先要做的應是合理匹配資源、大力培養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發展目標,產業才可能持續健康發展。核電行業仍需培育《中國投資》:最近核電標桿電價發佈,對於最新的電價機制,您怎麼看?如何應對新機制?袁彬:我理解最新出臺的核電電價機制是為瞭促進核電的快速健康發展,是及時且必要的,在合理引導核電投資、促使核電相關企業提升管理、加強成本控制等方面,將逐步發揮積極作用。但由於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以及核電新建機組機型的復雜性,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現實問題和困難。核電上網標桿電價確定為每千瓦時0.43元,無論是從測算角度,還是從過往經驗來看,這個價格水平針對目前已經趨於成熟的“二代加”核電機組是相對合理的,相比大多數建有核電站的沿海省份的燃煤機組上網標桿電價也是低的,可以確保正常的生產運行。但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電價低於核電標桿電價的地區,執行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且隨燃煤標桿電價的調整而調整的做法,照顧瞭市場的需求,但對核電機組卻不盡合理,核電的運營成本結構與燃煤機組剛好相反,燃煤機組的運行成本中變動成本,特別是燃料占的比重很大,燃料價格的波動會直接反映為燃煤發電成本的變動,積累到一定幅度就會導致燃煤機組標桿電價的調整,而核電機組的運行成本與燃煤沒有任何關聯,變動成本占比較小,核電企業將面臨不可控的經營風險。此外,目前新建核電機組多為引進或實驗性質,建造和運營均沒有經驗,造價水平與成熟機組相比高出較多且尚未固化,盡管機制中給出瞭一定的提升空間,仍存在不確定性。如果是純粹的市場行為、商業行為的話,是沒有企業願意投資這樣的項目的。但是現在這些項目的投資方都是國有企業,都承擔著國傢的使命,相當於國傢把引進技術、產業升級換代的任務交給投資方,必須落實。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有企業在承擔這些責任的同時,還要面對經營的不確定性,確是勉為其難。當然,對於新出臺的電價機制,我們需要做的是積極面對。機制釋放出明確的市場倒逼信息,這是好事。作為核電項目的投資方,我們將進一步控制造價,加強成本管理的要求傳遞到投資的核電項目,推動業主將降本增效的壓力傳遞到各參建單位和相關企業。電價機制,歸根結底是一種市場調節手段。但需要註意的是,現階段核電行業發展所面臨的並非是完善的市場環境,同時還需面對諸多其他影響因素,且行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和能力都存在明顯不足的情況下,還不能單純地依靠市場的調節。一句話,核電,作為行業仍需培育。《中國投資》:您對規劃和政策有何建議?袁彬: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其成長過程,核電行業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其健康有序的發展不僅僅需要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更加需要相配套的政策及措施,支持和培育核電行業的發展。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2-06/160358647.html

土信貸嘉義太保土信貸車貸試算公式你還敢不看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tiagos45 的頭像
    santiagos45

    santiagos45的部落格

    santiagos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